找到相关内容76篇,用时7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应成八大难处关键:与唯识相关的论辩有三

    说法,是将应成与唯识混淆在一起了!   怙主龙树,依据般若经,而说无阿赖耶。因为,般若经只谈到“,只字未提阿赖耶。大家念诵心经的话,就会明白这一点。而今,大家却将怙主龙树及般若经的思想,与...唯识宗认为,外在对境,都是由内心安立而形成的,因为,外在对境是内心的显现。那么,谁能了解心识的存在?心识如何成立心识自己的存在?既然外在对境得靠“内心的量去成立,那么,内在心,如何成立呢?   ...

    格西索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0342877282.html
  • 教下的开悟(中)

    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尘,即所谓“识缘。这一点是现实生活中的东西,是人们都易于感觉和得到的。这里面有一个“能认识与“所认识的问题。“即是“能认识,“为“所认识。“能“所...不是手背,可是手心和手背绝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东西。一句话,所认识的东西绝不能离开认识而独立存在——这就是唯识学的基础。 所以,一方面说“必然要有“为所缘,另一方面又说,离开了“...

    贾题韬

    |唯识|开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09323110199.html
  • 有关说一切有部的“三世实有、法体恒存的论诤

    (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),在互相紧密的结合下,才能产生“(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)的认识作用。  第三个论证其实就是第二个论证的进一步延伸,这就是“必依境的论证。换句话说:“的生起,必须要以实有的“作为基础;不然的话,就会产生所谓“无所缘境的问题,也就是没有对象的认识了。事实上,这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因此,从认识作用()的实有,即可推论到认识对象(境)的...

    黄俊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1846117.html
  • 唯识学与现象学中的“自身意识与“自我意识问题

    的两个基本方向。[7]   下面的描述、分析与确证便是在这个观念背景中进行的。 二、唯识学中的八理论   与我们这里的具体研究相关的是佛教唯识学对“心法中“或“八问题的分析。...表明人类思维在许多方面的共通之处,而且还可以具有实际的效用:它们可以在许多方面相互补充、相互解释,为一种更全面、更深入的人类自理论提供可能。   从文献上看,最初的小乘佛教将所有意识区分为“...

    倪梁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2646601.html
  • 般若中观的心理效应和佛教的自我否定再生法

    缘起、四谛法作了否定,一方面是依据绝对的空性观照,另一方面则是站在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——无上正等正觉的高度,从人生宇宙的整体法相——“一合相来论证的。无论“五蕴或“如不从整体认识着手而...理性思维及自我意识中得到明白感受觉知的那一部分而已。  佛教把万事万物万法归结为有为法和无为法两大部分。  人们对因缘而起的有为法尚能有所了解,五蕴、六根、法、所产生的认识都是因缘而起的,那些具体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239356.html
  • 学佛的三解脱门

    苦,固是事实,但对厌离自身苦这几个字,绝不能望文生义。自身苦是什么?主要是“心苦,心苦指的是自身五蕴系著而起的贪嗔痴苦,由于三毒苦迫,佛陀才教导四念处,四念处的修法从“缘六根、境而生开始,从...正定(即定慧双修)为日常生活的皈依处,正见相当于度波罗蜜的般若,也相当于五根、五力的慧根和慧力,五根、五力都是以慧根、慧力为主要栋梁,度波罗蜜也是以般若波罗蜜为先导,可见佛教完全是一个以“智慧圆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140448.html
  • 再谈梵本《唯识三十颂》汉译问题

    必要?是否符合原文含义?按照我们对原文的理解,“境的了别中“了别是指“八中哪个的了别?没有说明,易起误解。然而,此第2颂的了别,属于前的了别(前的行相、特征),这对唯识学专家来说,是不言而喻的。安慧论师(Sthirmati )在解释第2颂时明确地说:“此三能变者,谓异熟,谓思量,与谓境了别。……由色等境现似故,眼等,于境了别。【3】这就阐明第2颂的了别,就是前的了别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0541796.html
  • 《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》真伪辩

    因缘,即缘起性空。而且此段对于世界产生之论述也是与佛法相背的,在《阿含经》、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中都有明确阐述。  疑问之:“云何八为经,八阳名为纬,经纬相交,以成经教,此为谤法和乱法,坏人善根。其目的无非乱人知见,阻人参研真正之经教。  疑问之七:“云何名八?眼是色识、耳是声识、鼻是香识、舌是味识、意是分别,六根是。此乃颠倒说法。只要稍研佛法,就会晓得色声香味触法尘被眼耳鼻舌身意...

    释真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34842945.html
  • 瑜伽唯识学心意之探究(一)

    末那是认识、分别外在和主观事物的直接工具,是以阿陀那所持之种子生起的,依种子与现行的“相熏相生而无间地认识诸法,在《深密》中是指眼耳等。  关键词:  心 意 阿陀那 ...,意即执藏义的阿赖耶识,即前。这是萌芽期唯识学的基本思想,后来通过《瑜伽》、《摄论》、《成唯识论》等的发展,才定型为“心即阿赖耶识、意即末那即前的这一说法。  有情又叫数取趣(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144133.html
  • 中观、唯识与功能主义(三篇)

    四大等,叫“依报“山河大地等。  嘻嘻,很无聊呀,再看。。。。  一堆分别,认识等功能,起名“。执持主客差别这种功能,起名“七。其他的,通名“八。可不可以呀?  明显可观察到的相续,...但不免心底下藏点“有这东西的私见。这是我们学人自己的错误,与唯识学说无关。不信,请翻翻讲唯识的经论等,几乎每本开头处都有三五句话,原文麻子没背过,意思就是讲功能主义──依功能作用显现等而立六七八等...

    越尘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5945461.html